郭台铭卸任!收入超华为阿里之和的科技帝国,却低调得可怕!

更多 2019-06-24 19:42 阅读:3273 / 回复:0 楼主xiaocai
原文网址:https://mp.weixin.qq.com/s/tnYlsjLs9E8Yd9NBb5XmjQ

图片:53b0d9c2efd18.jpg


今天(6月21日)上午9点,郭台铭最后一次以董事长的身份出席鸿海股东会,并于董事会后正式宣布卸任。

有人说,哪里有肉,哪里就有猛兽,哪里有机会,哪里就有郭台铭。

郭台铭是台湾首富,也是代工江湖的大鳄,他以超过430亿元的财富,名列世界257位。名下最大的资产是台湾的鸿海集团,2018年营收超1万亿人民币;但名气最大的,却是至今仍有着“血汗工厂”之称的富士康。没有人系统梳理过郭台铭旗下的资产,曾经有人戏称:两岸三地各类科技公司中如果是以‘富’开头的,都有可能是郭台铭的。

这样一位巨富,身上有着诸多标签,富商、慈善家、工业大王;同时他也有诸多被外人诟病的性格特质,善变、易怒、独裁……

这是一位极富戏剧特征的商人。

晋商作为中国的三大商帮之一,曾富甲天下。郭台铭的祖籍就是山西晋城,但到他出生的年代,晋商早已落魄。

1949年,郭台铭的父亲携家带口来到台湾,作为第一代外省人,郭家生活过得颇为拮据。郭台铭有兄妹四个,一家六口全靠父亲的微薄薪水维持。

小时候的郭台铭头脑聪明,而且很能吃苦,在学校里是孩子王。因为点子多,讲话富有煽动性,便有了个外号,叫“锅盖”,指有号召力,敲一声便有人呼应。

父亲郭龄瑞是台北县永和市一个派出所的小警察,从小对家里孩子都是军事化管理,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这也为郭台铭包括情绪和行为的严格自我管理,埋下了种子。

幼时的郭台铭是家中长子,家境拮据,也让他没有过多选择,仅仅读完大专,就去当兵了。运气不佳,抽签还抽到大家都不愿去、也是最危险的小金门。

体型微胖、行动太慢,让郭台铭没少受罚,大中午被班长罚站,或者举枪过头绕着球场跑步,都是家常便饭。

如果照如今郭台铭的作风,少不了奋起反抗。

但当时的郭台铭,没有反抗的资本,他做了相反的选择。

虽然被处罚得很惨,郭台铭始终保持毫无怨言,在军中收敛锋芒,避免强出头,偶尔还会自嘲是个“不怕折磨的胖子”,一放假就是去找女朋友(即第一任太太林淑如),从不乱结交朋友。

这才得以安然度过军旅生涯。

1974年,24岁的郭台铭从部队服役回来了。

刚退伍回家的郭台铭,终于面临可以自己选择的生存环境。他急需想办法赚钱养活自己。

一个相熟的朋友说有一笔塑料零件订单,郭台铭赶紧应允下来。当时缺资金,郭台铭不得已借了母亲初永真做标会(民间信用融资)筹的10万台币,义无反顾的开始创业。并马上注册了后面影响了整个代工产业的鸿海工业前身——“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

结果,全赔掉了。

没有退路的郭台铭开始改做模具生意,让已经成为他妻子的林淑如跑到香港向当年极力反对女儿出嫁不惜翻脸的岳父——“潮商巨子”林百欣借了70万元新台币。后来面临资金周转甚至还借过高利贷,郭台铭铁了心非把这事做成不可。

从租厂房、找订单、买原料到管生产,全部都是郭台铭自己来。工人三班倒,郭台铭连轴转,实在撑不住,就把电话簿当枕头眯一会,天一亮就又爬起来接着干。

1975年,在台北三重河堤旁的一家五金模具店内,一位小伙子一手奉上点燃的香烟,一边堆满笑意奉承着店内师傅,“拜托你们了,模具请一定要在今天赶出来,客户明天就要了。我这里有两张电影票,今天将模具完成,晚上请你们去看电影!”这个面对模具师傅陪笑的小伙子就是郭台铭。

从这时候开始,郭台铭尝试摆脱原本贫寒的家境,向命运发起冲击。吃苦耐劳、能屈能伸、诚信重义的晋商基因,开始在他的身体里跃跃欲试,而深藏于郭台铭性格中的冲突特质,也逐渐显现。

1
落子深圳开启高光时刻

1988年被称为“台商元年”,国务院正式出台支持台商在大陆设厂的政策,台商在大陆投资建厂的大幕由此拉开。

也就在这一年的5月,37岁的郭台铭第一次从罗湖口岸入境,踏上了深圳的土地,此时的他已经创业14年。

此时的郭台铭早已不是当初那个求着磨具师傅帮帮忙赶工的小老板,经过14年的奋斗,郭台铭已经从一个白手起家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为了政府招商引资的座上宾。

郭台铭迅速在深圳宝安西乡租下厂房开业,做电脑接插件的来料加工。同时,他来到位于深圳龙华镇一片被坟头包围的荒岭上,魄力十足地对着当地官员振臂一挥:“看得见的土地我全要了!”

这么豪气也并不是因为郭台铭多土豪,他精明地算过,内地的土地、人工远低于台湾,加上招商引资“三来一补”,这笔生意,绝对划算。郭台铭下定决心大干一场。

日后来看,这片荒地,确是一块风水宝地,因为成立仅1年的华为,也将在不久之后搬到对面。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这里终会成为郭台铭日后构建的商业帝国在内地的最大根基。

郭台铭落子深圳,做的是代工产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内地市场,决定把新成立的海外公司Foxconn取一个本地化的名字,想了半天,最后确定为:富士康。三个字里俩字跟钱有关系,确实非常中国风。

加工、组装业务重心逐渐转入内地,包括各种生产线和核心技术,人员数量也开始极速增长。

这时段的郭台铭,非常坚定地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有一番大作为。“我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

1995年,郭台铭迎来了第一次重大机遇。

当时的郭台铭得知消息,戴尔计算机创办人迈克尔·戴尔第一次到深圳参观,打算在深圳和马来西亚槟城中选一处,作为戴尔的亚太区营运中心。当时的戴尔还没有跻身全球五大个人电脑厂商之列,而鸿海也没有生产过戴尔直接购买的零配件。

但敏锐的商业嗅觉让郭台铭知道,戴尔是颗明日之星,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身为董事长的郭台铭以安排戴尔与他熟识的地方政府官员见面为交换条件,获得了驾车送戴尔去机场的机会。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亲自开车、全程陪同,郭台铭拿出超级业务员的姿态,一路极尽口舌,终于,中途戴尔创始人被成功说服,去参观了当时还没有那么有名的代工厂“富士康”。

当然,他成功了。鸿海成为戴尔最大的供应商之一,而郭台铭台湾办公室内至今还挂着戴尔公司创始人的照片。

为了追客户,郭台铭还曾在新泽西路旁的小旅馆待了五天,苦等谈单时机,还吃过康柏的闭门羹。

在这一时期,郭台铭身上的坚韧和勤奋,让富士康所向披靡。

每一位重量级客户的加持,大都是郭台铭亲自出马拿下。每天工作16个小时,喜欢随时停下他在园区开着的高尔夫球车,去抽查生产线,甚至动手帮工人维修设备。

仅建厂12年,富士康产值就从0涨到了30亿美元。2000年郭台铭手下终于发展到近3万名工人。

期间,郭台铭见证了摩托罗拉系列手机的封神之路,也见证了诺基亚的如日中天。随着惠普、戴尔、索尼的崛起,康柏、飞利浦的衰落,富士康走上了一条“不管你技术研发做得怎么样,要想成品过硬,都得来找我”的硬气之路。

2007年,郭台铭终于等来他的高光时刻:苹果的乔布斯找上门来了。

其实郭台铭12年前就认识乔布斯,1995年正是乔布斯职业生涯的低潮,两人在会场偶然碰面,在郭台铭的坚持之下,乔布斯破例给了他一张签名名片,郭台铭如获至宝。

命运流转,12年之后,已经重回苹果的乔布斯,却为了给他的iPhone寻找供应商,找上了郭台铭。

郭台铭想必是既振奋又忐忑,乔布斯的挑剔在业界相当有名。为了做好第一台iPhone,郭台铭8个月几乎没睡好觉,不断地打磨产品,也不断被乔布斯要求推倒重来。

经过数月的鏖战,郭台铭最终还是拿下了第一台iPhone的订单,从此走上了致富的康庄大道。

成为苹果手机最大的代工厂,随之而来的巨额订单让富士康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厂,技术第一的口碑也随之响彻整个行业。

从2010年到2017年,富士康的出口占到了全中国出口的3.9%。从建厂到2017年,30年来富士康累计赚取外汇2400亿美金,占中国外汇存底的7.8%。

这些年,是郭台铭最津津乐道的荣光时刻。

但这些荣光时刻的背后,也埋下了日后让郭台铭自己都惊慌失措的困境。

2
痛苦的转折点

2010年1月23日,随着“砰”的一声闷响,一位年轻的17岁员工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富士康也随即卷入舆论的漩涡。

社会评价跌至极点,整个公司生产经营发生紊乱,跳楼事件是郭台铭创业以来遇到的最痛苦挑战。

2010年5月25日,深圳富士康发生了第11跳,在台湾的郭台铭坐不住了,当天晚上马上赶往深圳,试图稳定局势。

这位“代工皇帝”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而他一手缔造的“工业帝国”也被冠以“血汗工厂”的恶名。为此郭台铭大规模开放媒体进厂采访,并主动带记者参观社区、厂区、车间、宿舍楼、员工关爱中心。

郭台铭对富士康发表的公开信里说到,公司发生的多起坠楼事件,他本人感到非常意外、震惊、惋惜和痛心。

郭台铭表示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郭台铭对自己是极为严苛的。事必躬亲、鏖战客户,都不存在问题。但当把这些要求全部下放,不管是高管还是普通员工,效应却极为可怕。

根据媒体的报道,郭台铭骂起下属毫不留情,虽然脏话只限于“他妈的”,动作仅限于摔杯子,不过声音洪亮,气势逼人。管理员工的手法也有别常人,如果一个职级较低的主管犯错,他很少直接指责,而是把其上司叫来,骂个狗血喷头,主管旁听。而后者此时,往往面色苍白,比自己被骂还难受。

郭台铭性格里,有着坚韧、固执的部分,但随着帝国的逐渐壮大,更突显的,则是独裁。

不允许员工有反对意见,甚至鼓励其他分公司领导也实行独裁治理,郭台铭的管理方式,有时甚至有点匪夷所思,据说郭台铭有时会问高管:“你们尿尿黄不黄啊?”如果回答“不黄”,郭台铭立即劈头痛批,“你们工作还要努力!”

富士康内部的员工管理设计,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工位做的就是极为简单的重复工种,可替代性极强。这也导致了员工自身认同感极弱。但好处是,便于管理。

所以这次连锁事件要说郭台铭完全不知道症结,是不可能的。

24小时轮班的人海战术、大量生产、快速交货的优势,让富士康战胜了日本企业,但大量利用低价劳力,一揽数十万员工的工作权、生活权、医疗权、感情权、娱乐权,封闭管理制度,已经让富士康成为一座孤岛。

郭台铭隐约察觉,以此为节点,富士康最辉煌的时代,可能将一去不复返。

2013年,因营收与盈利不达预期,鸿海股价遭遇重挫,大跌64.39%。在一场长达八小时的股东大会上,郭台铭鞠躬向股东道歉,并宣布分拆业务结构重整的决议,减少对苹果公司产品制造的依赖,重点放在开发新技术、知识产权和电子商务。

郭台铭不得不面对的是:这艘代工大船,必须转航了。

3
艰难转型

面对转型危局,想必郭台铭最为羡慕的,是在街对面一起工作了30多年的邻居——任正非。

华为从成立不久,就看准了自主研发的路,2004年成立海思,更是打算死磕自主芯片研发,以任正非的魄力,砸多少钱都在所不惜。

但郭台铭旗下的鸿海、富士康,从最开始就没有自主研发的基因。但事已至此,已别无选择。

在创业45年后的今天,曾经放着一年涨两倍的土地不去炒、非要做代工产业的郭台铭,面对至关重要的未来转型,开始真正迫切地开始思考企业下一步的方向,他愿意做出改变。

郭台铭随即做了四件事:
1、启动内部创业,启动无人化工厂;
2、去包括美国、印度投资建厂,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
3、进军半导体产业;
4、和马云、孙正义结交,踏足互联网、智能化。

2018年富士康成立30周年,郭台铭发表演讲,关于“三十而立”的富士康如何转型的工业互联网话题,只占了他演讲的一小部分内容,他花了大量的篇幅打起了感情牌:

1997年我们给员工在深圳举办集体婚礼;2006年,我们规定员工每天早上吃一个鸡蛋;2008年12月,我亲自给员工端菜……

试图为外界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富士康。但另一方面,富士康又在大力推行“机器换人”,打造“熄灯工厂”。

郭台铭是在极力降低军事化管理大量低价劳力的风险。虽然他极富演讲口才的特质,让他至今仍拥有诸多拥趸。但商人属性,让他已经开始尝试如何规避风险。

郭台铭曾公开说过:“商人无祖国,市场就是我的祖国”。对利益的追逐,在郭台铭这里,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

去印度建厂,寻找更低廉的劳动力;去美国,则更多是为了政策优惠,美国承诺未来15年将提供给他30亿美元的税收优惠、7.64亿美元的设厂公共开支补贴、1亿美元的相关联通道路兴建费用,总共接近40亿美元。

而对于任正非早就在做的芯片,郭台铭则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现在高喊“工业互联网需要大量芯片,半导体我们一定会做”,但精明如郭台铭,自然知道华为的自研芯片不是一天养成的道理。

郭台铭决定,先从合作下手:2016年10月,富士康与英国芯片设计大厂安谋(ARM)合作,在深圳创设芯片设计中心。

接下来,则是买买买:2017年,富士康集团竞购日本东芝公司的内存芯片业务,郭台铭一副势在必得的姿态。

潜在买家有5个,郭台铭旗下鸿海集团以2万亿日圆的出价排在首位。

但没过多久,工商时报头版曾刊发过一篇《竞标东芝半导体鸿海出局》的文章,郭台铭气得召开记者会,当场撕毁报纸,以表拿下东芝半导体的决心。

没过多久,结果揭晓,东芝半导体还是被美国贝恩财团抢了去了。

日媒称,原因有两点:1、日本方面不愿意让半导体技术外流到中国;2、东芝高层认为鸿海2016年收购夏普时,在双方敲定协议后,却发生鸿海大砍收购额。郭台铭的诚信被质疑,并发表“郭台铭是骗子”,“鸿海信不过”等过激言论。

郭台铭内心估计是极为懊恼、受伤的。

即使产业能买下,郭台铭还面临着更大的困境:人才。无论是鸿海亦或富士康,高科技人才的储备,都存在巨大的缺口。

2018年5月16日,当一身休闲服、头戴大红帽的郭台铭出现在清华讲堂的时候,全场聚集了大量慕名而来的学生。为了这堂选修课,郭台铭自称推掉了和李嘉诚的饭局,坐了3个小时飞机、吃了一碗10块钱的阳春面。

当然,此行就是一次高成本show,目的即是“招聘宣讲会”:

“你们都喜欢去互联网,去投行,搞金融,而我觉得下一个机遇是工业互联网……而立之年的富士康,将全力推动智能制造,尽力成为中国先进实体经济中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领头羊!”

高端人才是否会接受这位年近古稀的“工业大佬”的号召,同时鸿海和富士康的管理体系,能否带给这些高新技术人才最大的发挥空间,都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而关于人才建设,有一个人非常让郭台铭钦佩,这人就是马云。马云和郭台铭起码相识十几年,相比前几大块的业务布局,郭台铭最为看重的人工智能,也是马云带领着入门的。

但据悉,马云和郭台铭第一次见面就大吵了一架。因为彼此经营理念可以说南辕北辙,瞬间火花四溅。

但几番接触下来,却有了惺惺相惜。从此,郭台铭便化身马云的迷弟,接受采访更是说出:“马云这个人,不能说前无古人,但很难有后来者。”

2007年,郭台铭的内地公开演讲处女秀,就是出席马云邀请的第四届阿里巴巴网商大会。

两人就“互联网经济时代,蚂蚁和大象谁更有优势”这个话题展开激烈的讨论,马云说:“大象不会跳舞,即使大象跳了,但一会儿就跳不动了,甚至还摔跟头。”他还略带“挑衅”地指着郭台铭的鼻子说:我这只蚂蚁可以踩死你这只大象。

郭台铭没有计较,相比是当蚂蚁还是当大象之争,想必郭台铭是不在乎的。

他看到了马云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起的庞大电子商务帝国,惊叹的同时,他更渴望知道:新兴技术的引入,能否带给他、给鸿海更多的增长动力;马云的成功,能给他的工业帝国的转型路,带来怎样的启示……

年近古稀的郭台铭,有太多太多问题需要解决。产业转型、增长动力、人才布局,还有最为棘手的接班人问题……

目前来看,至少答案都还在路上。

申明:感谢作者的辛勤原创!若在本网站转发过程中涉及到版权问题,敬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改删除,谢谢!
扫码加群主申请入群
另:法财库目前成立了多个行业微信群【银行高管群】【商业银行群】【信托群】【券商群】【理财师群】【投行群】【私募群】【基金群】【股权投资群】【期货群】【现金贷】【第三方支付】【金融高管群】【总裁群】【互联网高管群】【汽车金融群】【融资租赁群】
游客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