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超:金融地产的好日子要结束了!——兼论存款利率放开与利率市场化

更多 2018-04-16 19:59 阅读:4661 / 回复:0 楼主luoge

图片:120664685.jpg

观点

大大说,幸福都是靠奋斗出来的。但是在中国的各个行业当中,有两个行业在我们看来基本上不是靠奋斗在赚钱,而是“躺着在赚钱”,其中一个是银行,另外一个是房地产。而这两个行业又是中国经济目前主要风险的来源,无论是举债过度、还是地产泡沫,都与金融地产密切相关,那么问题来了,凭什么中国的金融地产这么赚钱,还把风险留给了大家?
首先,银行靠垄断和管制赚钱。

大家都知道,银行做的是钱的生意,它的业务模式就是靠钱生钱。一方面,通过存款,向老百姓借钱。另一方面,通过贷款,把钱借给企业。银行赚的就是存贷款中间的利差。但是仅仅靠存贷款业务,其实并不能保证银行稳赚不赔。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设有无数家银行,每家银行都可以给存贷款利率自由定价来吸引客户,那么银行应该赚不到什么钱。因为大家都会把钱存到利率最高的那家银行,而企业都会找利率最低的银行贷款,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存款利率向贷款利率接轨,而银行的存贷息差会趋于零。

但是,如果我们现在去找银行做业务,如果把钱存到银行,政府规定的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只有1.5%,目前有银行最多会把存款利率上浮50%,也就是存款利率最高也只有2.25%。但是如果去找银行贷款,1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就是4.75%,而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17年末在所有贷款当中执行基准利率下浮的比例只有14.3%,而执行基准利率以及上浮利率的比例高达85.7%,贷款利率的平均上浮比例是基准利率的1.26倍,也就银行贷款利率在接近6%的水平,而中间的近4%就是银行的存款息差。这说明银行的定价行为非常不市场化。

截止2017年,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信社、村镇银行在内,我国大概拥有4000家银行,银行的数量应该不算少。但是,从银行资产规模的角度来观察,中国4大银行的存贷款就占据了银行总规模的40%左右,而上市的25家银行占据了银行总规模的70%,这其实意味着中国的银行业存在着高度的垄断,竞争并不充分。与此同时,银行的定价行为依然受到政策的管制,比如与贷款利率相比,银行的存款利率定价明显过低,其结果就是对银行的保护,让银行享受到了巨大的存贷息差。

因此,我们认为,银行赚钱并非其有多么好的服务,其本身有多么努力, 而是躺在垄断经营和政策保护上面赚大钱。

按照上市公司2016年的数据,25家上市银行的总利润达到1.3万亿,占所有上市公司利润比例的46%,这其实意味着中国实体经济的利润一半都被银行拿走了,金融挤占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因此,要帮助中国实体经济转型发展,就一定要改变银行业垄断和政策保护的现状,而推动这一改变的工具就是利率市场化,也就是让银行利率实现市场化定价。

其次,利率市场化不够充分,催生了地产泡沫。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是从12,13年开始加速推进,12年存款利率上浮的上限扩大到1.1倍,贷款利率下浮下限扩大到0.8倍,此后存款利率上浮和贷款利率下浮的区间一直在扩大,一直到完全取消。

但是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并不彻底。表面上,我们在2013年和2015年,分别完全放开了贷款和存款利率的浮动,但实际上只有贷款利率可以说是基本市场化,而存款利率依然存在着高度的管制。因为目前政府对贷款利率的浮动已经基本没有干预,但是在存款利率方面,实际上依然存在着官方定价的窗口指导或者定价联盟,目前的现状就是存款利率上浮程度不能超过50%,所以,中国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并不彻底。

而政府之所以一直没有放开存款利率定价,应该是出于对银行的保护,对产生金融风险的担心,因为万一存款利率完全放开,银行存款利率大幅上浮,如果有银行存贷息差归零,经营不慎的话破产了怎么办,会不会引发金融风险?

因此,从实际的发展来看,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我们没有直接选择存量存款的利率市场化,而是在引导增量的利率市场化,也就是发展存款的替代竞争产品,比如说货币基金、还有银行表外理财,这些产品目前提供的收益率都在4-5%,远高于银行2%左右的存款利率,通过货基和银行理财的发展,逐渐让银行适应资金成本的上升。但是到17年末为止,货币基金总规模大约7万亿,银行理财总规模大约30万亿,而银行存款总规模160万亿,银行存款规模依旧一股独大。但是银行理财的发展,又产生了影子银行的新问题。

为什么中国的房价一直居高不下,跟我们不彻底的利率市场化有很大的关系。

一方面,由于对存款利率的严格管制,再考虑通胀的影响,中国居民存款实际上是负利率,这是对地产泡沫的最大刺激。

截止2017年末,中国居民储蓄为64万亿,其中的40%是活期存款,另外60%是定期存款。按照目前0.35%的存款利率,以及1.5%的1年期存款利率,假定所有利率均上浮50%,可以测算出中国居民的存款平均利率大约在1.5%左右。而即便按照大家不太相信的官方CPI数据,中国的通胀也长期保持在2%左右,18年3月的CPI是2.1%,这意味着中国居民储蓄的实际利率为负。

按照居民1.5%的存款利率,相比4-5%的货基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当于被剪了3%左右的羊毛,这意味着相对于居民60万多亿的储蓄,每年有2万亿利息收入被银行拿走了。而这些被拿走的居民储蓄,其实就是对地产泡沫的额外补贴,如果这些利息收入能够还给居民,那么居民买房保值的动力肯定会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这种通过银行表外理财的发展来推动的利率市场化,产生了中国版的影子银行,又把资金投向了泡沫化的房地产。

由于银行理财的收益率远高于存款利率,因此在12年以后银行理财规模飞速扩张,从11年末的4.6万亿上升到16年年末的30万亿,年均增速接近50%。

由于银行表外理财的资金成本高企,去发放传统的贷款已经不能满足银行的成本要求,因此银行理财大量对接被政府限制的高风险贷款,尤其是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

为什么在中国经常出现地价比房价贵、也就是面粉比面包贵的情况?地产企业几乎每一个都负债累累,上市公司数据显示17年3季度前30大地产企业剔除预收账款之后的资产负债率中值接近80%,说明房地产企业拿地的钱基本都是借来的。问题是找谁借来的?央行公布的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只有8万亿,17年新增了1.2万亿。但是17年新增房地产信托就达到了8000亿。这说明银行表内房地产贷款的增长受到了严格的限制。因此,房地产企业的高负债,很大一部分是靠影子银行在支撑,通过各种信托委托贷款,可以支持地产企业高价拿地。

总结来说,中国房地产行业之所以这么暴利,地产泡沫之所以愈演愈烈,和不彻底的利率市场化有很大的关系。被管制压低的存款利率使得居民储蓄在补贴银行,而银行发展了表外的影子银行来适应利率市场化,又把资金导向了房地产,所以就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两旺。

事实上,不止是中国,我们研究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经验,发现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由于资金成本上升,美国日本的银行都是增加了对地产贷款的发放,而韩国则是影子银行大发展,最终都是推动了地产泡沫的出现,对经济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但问题是,中国经济的未来,不需要这么多的金融和地产,而中国的银行和房地产赚够了钱,但是却把举债过度和资产泡沫留给了实体经济,这是非常不正常的,因此要改变这一现象,我们需要彻底地推行利率市场化。

未来,推动存款利率市场化,管住影子银行。

而从去年开始,我们发现利率市场化开始回归正确的方向。

首先,政府大力规范影子银行。央行去年开始实施MPA考核,其实就是在约束影子银行发展。而即将实施的资产管理新规,更是影子银行发展的紧箍咒。

从银行理财的规模来看,在2017年4季度下降了3000亿,这也是过去这么多年的首次下降。而代表表外融资的信托和委托贷款,在今年3月份双双出现负增长,这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说明这一次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是动了真格。

中国经济的未来,并不需要这么大的影子银行。

之后,新任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论坛,专门讲到了中国的利率双轨制问题,随后有媒体报道中国考虑放开对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指导。我们认为这个变化特别值得重视。

今年以来,银行又开始出现大规模拉存款的现象,而结构性存款成为银行今年揽储的主力。但是目前的各种银行揽储方式,无论是同业存单,还是结构性存款,以及大额可转让存单,其实都与普通老百姓无关。因此中国最重要的,还是应该考虑放开对存款利率的管制,逐步取消对存款利率浮动上限的指导。

影响:银行地产好日子要结束了,实体经济受益。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下决心管住影子银行发展,让各项贷款回归到银行表内,而由于银行的表内贷款受到资本充足率、政策监管等多项约束,那么相当于掐住了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企业的渠道,那么地价比房价贵、地价推着房价走的现象就难以再现。

如果我们真的能放开银行表内存款利率上浮,那么居民储蓄的实际利率就能由负转正,居民存钱的意愿就会大幅上升,那么居民贷款买房投机的意愿也会大幅下降。房地产泡沫将会得到极大的抑制。

而在利率方面,虽然存款利率的上升会增加银行的资金成本,但是贷款利率不一定会上升,而是会分化。由于我们同时管住了影子银行,压缩了无效融资需求,其实意味着全社会整体的贷款需求趋于萎缩,这也可以从今年以来社会融资增速的持续回落当中看出来,与此相应,全社会的平均融资利率会趋于下降,这也是今年以来债市超预期上涨的主要原因。而存款利率的上浮叠加贷款利率下降,也就意味着银行存贷息差将大幅缩窄,银行业的利润将大幅下降,而这些利润将流向实体经济部门。

但是对于那些依赖于影子银行的企业,其融资渠道被全面封堵,可能融资成本会大幅上升,甚至可能会因为融资无门而破产倒闭。

总结来说,如果我们下定决心推进利率市场化往正确的方向,管住影子银行,放开存款利率上浮,那么过去靠垄断和管制躺着赚钱的银行和地产行业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而存款利率的上升可以增加居民收入、有助于消费长期上升,而贷款利率的下降对企业减负有利,未来金融和地产行业将反哺实体经济,这反过来意味着以后只能靠努力奋斗、做好实体经济才能创造价值。

一、经济:出口增速转负
1)出口增速转负。3月我国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转负至-2.7%,主因今年春节过晚,部分出口被提前安排。此外,1季度欧、美、日制造业PMI均持续回落,全球经济减速和贸易战预期,亦影响对外出口。

2)发达、新兴普降。从国别和地区来看,3月我国对美国(-5.6%)、欧盟(-7.0%)、日本(-3.7%)的出口同比均转为负增。新兴经济中,对东盟(1.4%)、香港(7.5%)出口增速回落,印度(-4.0%)、韩国(-4.2%)出口增速转负。

3)进口增速回升。3月我国进口同比回升至14.4%。3月进口集成电路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大增12.4%和43.3%,是进口回升的最大贡献。而大宗商品中,3月我国对原油(0.6%)、铁矿石(-10.2%)和铜(2.1%)进口数量同比较2月大幅回落,反映3月商品库存较高以及节后复工不旺,金额上,进口原油(19.1%)、铁矿石(-19.3%)和铜(20.4%)增速也继续放缓。

4)贸易逆差再现。今年春节较晚、复工后外贸进口先行,导致3月出口降、进口升,3月贸易逆差49.8亿美元。从1季度整体看,18年1-3月出口累计增速14.1%,高于去年同期,而进口累计增速18.9%,不及去年同期。展望未来,贸易战的担忧和全球经济的减速将影响中国出口,扩大进口战略下进口增速将依旧稳定,但贸易顺差面临趋势性下降,而顺差下降不支持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

二、物价:通胀压力不大
1)3月CPI回落。3月CPI环比下跌1.1%,同比大幅回落至2.1%,春节等短期因素消退,食品和非食品价格均回落到正常水平。具体来看,节后鲜菜、鲜果、猪肉、水产、鸡蛋价格均大幅回落,食品价格环比下跌4.2%,同比回落至2.1%;尽管服装、房租价格季节性有所回升,但节后集中出行减少,交通旅游价格大幅下降,成品油价格下调,非食品环比下跌0.4%,同比也回落至2.1%。

2)4月CPI微降。4月以来猪价尽管趋于稳定,但相比去年的均值已经下跌了近20%,今年仍会是CPI的主要拖累,这也印证了我们去年底的判断。其它食品价格保持相对稳定,预计4月CPI环比走平,同比微降至1.9%。

3)PPI继续下降。3月PPI环比下降0.2%,同比继续回落至3.1%。4月以来油价有所回升,钢价暂稳,煤价继续下跌,预计4月PPI环比下跌0.2%,但去年基数在2季度有所走低,PPI同比或暂时稳定在3.3%。

4)通胀压力不大。今年以来随着实体利率上升、非标通道融资收紧,社融增速已降至11%附近,预计年底或进一步降至10%甚至以下,名义GDP增速可能会降至8%左右。货币、社融增速均下行背景下,整体通胀相比去年会有明显回落,3月CPI和PPI同比的回落,也说明今年通胀压力并不大。

三、流动性:宽松格局持续
1)利率稳中有降。上周R007下行12bp至2.83%,R001稳定在2.56%。DR007下行4bp至2.7%,DR001稳定在2.52%。

2)央行继续回笼。上周央行操作逆回购100亿,逆回购到期1200亿,公开市场净回笼1100亿。

3)汇率再度升值。上周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兑反弹回落,在岸、离岸人民币均升至6.27。

4)宽松格局持续。央行称未来利率双轨制或将逐渐接轨,其中管制的存款利率趋于上升,而市场化的利率或趋于下降。今年以来流动性持续宽松,并非源于央行放水,而是由于表外融资持续萎缩,社会融资总需求回落。

四、政策:加大开放,激励创新
1)海南自由贸易港。中央已研究制定《关于海南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支持海南设立国际能源、航运大宗商品等交易场所。

2)互联网+医疗健康。国常会确定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措施,缓解看病就医难题、提升人民健康水平;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并鼓励创新药进口,顺应民生期盼使患者更多受益;部署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农村孩子提供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3)加大开放,激励创新。博鳌论坛开幕演讲提到,去年年底宣布的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举措要确保落地;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下一步要尽快放宽外资股比限制,特别是汽车行业外资限制;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强化产权保护;上半年将完成修订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工作;今年将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在华外资企业合法知识产权;今年将相当幅度降低汽车进口关税;加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政府采购协定》进程;11月将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五、海外:特朗普重提TPP,4月美消费者信心下滑
1)特朗普重提TPP。上周四特朗普表示,已经指示白宫全国经济委员会主任库德洛和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探索重新加入TPP的可能性,虽然特朗普在去年上任第一周就带领美国退出了TPP,他也崇尚达成对美国有利的双边协议,但现在可能认为与TPP剩余11个国家一对一谈判过于耗时费力,不如干脆重新加入。

2)4月美消费者信心大幅回落。尽管特朗普政府的减税政策今年落地,但进入4月以来,美国消费者信心大幅下滑,仅为97.8,长短期的通胀预期都开始下行。4月数据回落,主要由于担心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对美国经济的潜在影响。

3)共和党中期选举现风险。上周四媒体报道,工作近二十年的国会众议院议长、共和党的“灵魂人物”Paul Ryan将不再寻求连任。在中期选举到来前,Ryan一直是募资的中坚力量。他帮助将减税等共和党的工作日程转换为立法行动。

4)欧央行担心经济下行。上周四,欧央行公布3月会议纪要,纪要普遍表达了对贸易冲突的担忧,并且认为目前全球经济风险偏下行。同时也表达了对欧元的担忧,欧元在过去的升值尚未对需求产生明显的影响,欧元的强势并非完全归因于宏观环境。

申明:感谢作者的辛勤原创!若在本网站转发过程中涉及到版权问题,敬请与管理员联系!以便及时更改删除,谢谢!
另:法财库目前成立了多个行业微信群【银行高管群】【商业银行群】【信托群】【券商群】【理财师群】【投行群】【私募群】【基金群】【股权投资群】【期货群】【现金贷】【第三方支付】【金融高管群】【总裁群】【互联网高管群】【汽车金融群】【融资租赁群】
扫码加群主申请入群
游客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